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其他综合>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445. 第四百四十五章红楼潜龙在渊59 张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45. 第四百四十五章红楼潜龙在渊59 张简……(2 / 2)

先是微微的火苗,然后越烧越大,一群帮忙干活的大汉都围着看,惊奇极了。

没想到这种煤渣混着黄泥制作出来的圆柱子这么好烧,看着火还挺大。

为了实验效果,春来架着一个陶罐放上去烧水,这是本地最常用的烧水工具了,铁罐子是没有的。

不过一刻钟,就听到水咕噜冒泡的声音,显然是烧开了,比他们自家用木柴都快,可见火势凶猛。

既然是测试,当然不能只烧一壶,是一壶接一壶。

在第四壶的时候,他们明显感受到比之前慢了,“是烧没了吗?”

有点不经烧啊,众人心中思忖,可想到这玩意是石炭混着黄泥做的,一小块就能制作出四五块,能烧四五壶水,好像也不错了,省柴火!

他们不由心动,想着自己回家是不是也能做?

可这家公子是贵人吧?听掌柜的说,林少爷几日前还拜访了张家,那可不是一般的人家,京城来的大官,和知府是师兄弟呢。

能搭上这样的贵人,林公子身份肯定不一般,他们得罪不起啊!

然而接下来春景的行为,叫他们大开眼界的同时,更疯狂的心动了,甚至都顾不得得罪不得罪的话。

原来第四壶烧开后,春景用火钳把最上面烧黄的煤球夹起来,露出下面烧了一半的蜂窝煤。

他把第二块第三块和最下面一块都夹出,把烧黄的放在最下面,然后在依次夹回去,这次第二块在最上面,装了冷水的壶继续放上去烧。

之后以此类推,直到第四块也烧了大半,这才结束,得出结论。

“四块蜂窝煤,一共烧开了十二壶水,还剩下半块!”所有人喃喃,“这可太经用了,能省多少柴火啊!”

现在就算怕苏叶怪罪,他们也会偷偷回家做了。

正心思不定呢,就见春景的动作不停,把所有烧透的蜂窝煤夹出来,把那烧了一半的放在最下面,然后新夹了三块还没有动的,一块块垒上去。

“还要试吗?”其中一大汉询问道。

“不是,”春景头也不回,放好后,就用盖子堵住煤炉最下面的孔,然后让人搬着放到屋檐下去,再放上一个加了水的壶,就不管了。

“这是?”众人不明白。

“少爷说,这样可以让下面那块的火星不灭,也不会烧到上面的蜂窝煤,这样明早使用的时候,只要把下面的盖子打开,就不用重新点火了。”

“啊?啊!”众人懵懵懂懂,感觉听懂了,又好像完全没懂,能这样保存火种吗?

但是没关系,他们会等。

第二天一大早,所有人都怀着好奇心赶过来,凑到煤炉前,挪开壶,见上面的蜂窝煤依然是黑的,真的没有烧起来!

他们看着下面的盖子,蠢蠢欲动,想拔了试试,看是不是不用再点火了,可是不敢,只能焦急的等春景来。

春景用过早饭,这才不紧不慢过来,见众人期待的看向他,也不多说,直接用火钳把上面的黑煤夹出来,到最后一块时看了看,红色火星依然在。

重新放回去,然后对着下面扇风,没一会儿,就从最下面窜出火苗,一直烧到最上面一块。

这样烧温度会更高,适合做饭,爆炒之类的,效果一点不比柴火差。

不一会儿,春来就带着刘婶子和她女儿过来了,三人手里端着铁锅和一些食材。

春来指挥刘婶子用煤炉炒菜,四块蜂窝煤直接炒了五个大菜,熟得非常快,炒出来的味道也非常好,锅气重,保留了菜的原始风味。

测试差不多做完了,一个煤炉四个蜂窝煤就可以做一顿饭,当然节省着用的话,两个也行,可太省柴火了。

刘婶子丈夫打头,询问春景他们是否可以回去做了自己用?“您放心,我们一定不会把方子泄露出去的,只在自家使用!”

“对对对,我们这里天冷的时间长,需要的柴火多,冬天总是不够,如果有了这玩意儿,就再也不用担心柴火问题了,老人孩子也能过一个舒服的冬天。”

不说别的,就随时能烧热水来取暖,就特别诱人。

春景看了众人一眼,没说话。

大汉们急了,“贵人行行好,我们实在需要这玩意儿。”

“是啊是啊,您家公子一看就是贵人,肯定不明白我们这西北日子过的苦啊,每年冬天都要死不少老人和娃娃。还是前几年张家主持向草原蛮子购买羊毛,又从江南请了手艺人来教我们怎么用羊毛织布,做毛衣,日子这才好过些”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是在诉苦,希望能得到春景的垂青,好叫他们学了这法子去。

静静听完众人的话,春景拖长了语调,“也不是不行!”

“真的?”众人大喜,只觉刚刚的求情都是值得的。

“少爷一向大度,且怜贫惜弱,得知这西北苦寒,你们生存不已,才想起了这种惠而不费的法子来,原就是为了帮这里的百姓。”

众人闻言一喜,目光炯炯的看向春景。

“但毕竟是少爷苦思冥想想出来的法子,不能平白便宜了人去,不然还以为我们家少爷好欺负,你也来求情,他也来示弱。人啊,总是不满足,我家少爷善心,我可不能叫他被那等子贪得无厌,得寸进尺的白眼狼欺负了。”

春景一番话说的不轻不重,却叫众人脸一阵青一阵白,心中惭愧不已。

他们不就是这么想的嘛,林家公子花钱请他们做工,给出的工钱不低,甚至称得上优渥了。

他们就觉得这位公子好说话,打算求一求,实在不行,叫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过来哭求。

那样金贵的公子,想来见不得这个。

这样的心思被春景看穿,叫这些原本爽朗的西北汉子不由羞愧的低下了头。

好在春景本就是敲打一番,反正少爷也没指着这个挣钱,做出来是为了别的目的,当然也有让当地百姓日子更好过一点的想法。

可既然已经敲打了,春景就打算让他们做点事,而不是免费赠予。

“这样,你们只要帮少爷做半个月的活,之后怎么做蜂窝煤,就都随意,”他漫不经心道,“没有报酬的。”

说完,瞥了一眼院外隐隐蹿动的人影一眼,大概是汉子们回去后说了,引得一帮人好奇,跑过来打听消息。

春景也没避着他们的意思,直接道,“要是有其他人想学,也可以来做半个月活。”

所有人闻言,全都激动不已,“好好好!”

出力气他们不怕啊,只要能学走这制作蜂窝煤的法子,就是再做一个月都没问题,当即众人纷纷表态,表示自己愿意干。

春景来回了苏叶自己的想法,表示需要一些银钱,租一个大点的地方,最好是仓库制作蜂窝煤,“少爷,我是这样想的,既然要教,那顺便让他们帮着干半个月活,要是城里的青壮来上一半,那我们很快就能做出一批。到时候可以卖给商队,您也能尽快出发,而不必等着。”

“顺便还能赚点银子,”春来默默补上一句。

苏叶看着他们忐忑不安的神情,微笑,“春景越发能干了,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好了。张家那边会安排来购买蜂窝煤的商队,到时候你对接就行。”

春景眼前一亮,“是!”

张家在听苏叶说了后,就一直注意这边的动静,等蜂窝煤做好,也送了一些过去,让他们试用。

张家兄弟知道效果后,立刻通知知府,让他召集衙役,张贴公告,通知全城的人,出现了一种全新的价格便宜,非常好用的燃烧物,只要去免费做工半月,就能学。

有了官府助推,很快就有络绎不绝的临时工来观摩学习,顺便帮着做事,二十天不到,就做出了一批,有将近十万块。

加上那边煤炉也在加紧烧制中,十几天后就可以装车一批,运往各个草原部落了。

在这期间,苏叶陆陆续续见了不少人,有当地的马商像韩腾之流,也去了郊外榷场,和来自各国的商人交谈,通过他们打听一些西域等国的情况,最重要的是,拜托他们运一些需要的商品过来,像种子和某种技术等等。

技术这种东西很神奇,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些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进步,必然会被发明出来,而有些纯粹就是意外了。

苏叶对某些工艺非常感兴趣,趁着这个年代还有,没有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就想收集一些,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到呢。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明明本国研究出来的东西,在各种天灾动荡的情况下,在本国已经消失,却传到了国外,在某个国家被保留下来。

这种的,也有价值收集一下,即便于这个时代没用,也可以作为一种历史研究价值。

有些技术和工艺是保密的,商人不一定能弄到,可只要有了消息,相信等戚十一的铁骑踏入那块地,也就得了。

最主要的还是信息,只有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好东西,才能精准找到,而不是错过了。

忙忙碌碌将近一月,苏叶终于要出发了。

这次她不打算带着春来,让她留在西平府接收消息,至于春景则跟着一起。

两人打扮成某个商人家里的小儿子,跟着韩腾这个远亲出来见世面。

因为只是见世面,他们只带着几匹骆驼,商品都是一些小而精巧贵重的,都是江南来的好东西,比如精巧的耒耜金钗,颜色鲜艳的胭脂等等。

除了他们,韩腾这支商队有好几百人,由三个大商队和七八个小商队组成,韩腾作为领队。

自从不买卖马匹后,韩腾做生意就光明正大多了,每次都带着好几百号人,大摇大摆进入荒漠和草原各个势力。

由于他们带来的都是紧缺和需要的物资,要的又都是草原上废弃不要的羊毛,众人相当欢迎。

这次的商队和以往没有不同,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多了不少骆驼,背着以前没有的商品——煤炉和蜂窝煤。

这算是此次的明星产品了,其火爆程度,让所有商人都垂涎三尺。

此商队是借着韩腾的便利,多多少少都购买到一些,韩腾当然是最多的,光他就带了几千块。

这当然不足以满足那么多鞑靼人的需求,此次只是先打开市场,让他们看一看效果,待年底,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来西平府购买,而不是他们千里迢迢运过去。

苏叶算了一笔账,这蜂窝煤按照五文钱一个价格出售,仅那一个月,她就赚了七百多两。

这些商人可不会便宜出售,他们运过去那么远,一定会卖个奢侈品的价格,不说别的,就这随时随地拔开就能起火,难道不值得一百文一枚?

普通鞑靼人买不起,那些贵族可不差钱,他们金银无数,是不会在乎这烧煤像烧钱一般,只要能享受,就没什么不可以的。

因此商人们不愁卖不出去,只愁这玩意儿有点重,运送不了太多,真是可惜了。

春景原本也想带一些,预备着路上生火做饭,让苏叶能吃到热食,被她拒绝了,在商队里搞特殊,会让人注意到她,和她低调的目的不符。

就这样,苏叶和春景跟着商队出发,他们先是向西,进入河西走廊,然后向北抵达阿尔泰山脉南麓,之后沿着阿尔泰山往西北方向前行。

这一路走得格外艰难,先是黄沙遍地,缺水严重,风沙又大,十天有九天在刮西北风,冷得人直打哆嗦。

之后离开了大楚的国土范围,就要万分小心,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冒出一些人来抢劫。

这里是往太湖盆地和西域的必经之路,河西走廊的水草也不错,指不定哪里就藏了一个小部落冒出来打劫。

一个冬天过去,他们自己的物资估计用的差不多了,见到商队不抢劫一波都对不起自己。

最后也要小心野兽,别以为冬天天气冷,它们就不会出来。

这个时候才是某些猛兽外出找食的关键时候,和人类一样,漫长的冬天过去,即将进入春季,它们的食物也吃完了,饿得瘦骨嶙峋,可不得出来猎食嘛。

所幸商队里有能人,能根据一些痕迹,避开有可能存在小部落和猛兽的地方,一路安全抵达阿尔泰山脉脚下。

到这里,众人不由松了口气,就连马匹和骆驼都精神抖索了一些。

因为高大的山脉阻挡了一部分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加上走了这么久,气候也越来越温暖,白天正午的时候,还会有太阳,供行人稍稍取暖。

这个时候,准备饭食最好的,众人趁着这空档,会准备好三天到五天的食物,以免出现意外来不及。

越接近太湖盆地附近,他们越能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因为渐渐能看到小股河流了,甚至还能看到一些嫩芽冒头。

这说明春天终于来了,再过不久,这里就会成为一片青青草原,水草丰美之地。

进入太湖平原后,他们接触到第一个部落,是鞑靼一个小部落,只有几十人左右。

他们颇为消瘦,显然冬日饿狠了,竟然冒着生命危险出来打猎。

在他们的背上,背着几匹同意瘦骨嶙峋的狼,自己身上也出现血迹,形容不仅狼狈,更是各个受伤。

要不是没办法,他们怎么可能这时候出来,要知道这个时间的猛兽是最凶猛,最急不可耐的。

毫无疑问,双方发生了殊死搏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这十来人能留下命来,已经殊为不易。

然后韩腾见到他们,勃然变色,立卡大喊,“戒备!”

狼是群居动物,更是记仇的动物,对方杀死了几头,那剩下的呢?

果然,下一秒他们就听到了头狼的嚎叫,随后此起彼伏,听声音至少几十只!

这下,麻烦大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