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网游竞技>我在万族打造气运神朝> 第160章 收拢大量流民(求订阅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0章 收拢大量流民(求订阅求月票)(1 / 1)

朱天命侯府有好几位大师级厨艺大师,一场接风洗尘宴会,除了苏轼一家人以外,还有苏轼带来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官员。最后苏轼被朱天命任命为吏部尚书,苏辙被朱天命任命为刑部尚书。原吏部尚书侯永寿入职户部,成为户部侍郎。周正则是一心一意搞军队的事情。而苏轼的父亲,为礼部侍郎,负责教育这一块。为朱天命培养足够多的人才储备。至于苏辙的修为,金丹期三重,苏轼父亲苏洵的修为,也是金丹期三重。三日后,天枢城。朱天命用240w大宋功勋换成了大明功勋,然后兑换了2艘2w吨排水量的宝船。剩下的40w大宋功勋朱天命也全部兑换成了先天期提升修为的丹药。这些丹药对朱天命无效,但是对许秀、周正、阙虎等一众老臣还是有效。40w大宋功勋,也只换了4瓶丹药。现在朱天命拥有的船只有:2艘2w吨排水量的宝船,2艘1w吨排水量的福船。四艘舰艇能够装载近30w人流民。苏轼知晓的其余五处流民的地方,朱天命已经暗中通知小白龙敖春派人看守了。防止大宋或者大明、大金出海收拢他们。一共600w流民,想想朱天命就激动。天枢城绝对可以打造成为三级大城,甚至巨城。人口不仅代表了资源、劳力、财富,还有各种有天赋的人才以及气运。六处地方所在的位置,也在地图上清楚地标记了出来。在永北城坐镇的是苏辙与周正。4艘舰艇浩浩荡荡的出发。福船与宝船都是用灵晶石催动,所以不需要消耗人力。每艘宝船朱天命派了2000军卒,福船1000军卒。总计兵力6000人。还有一些官员,总人数6500人。朱天命站在甲板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对着苏轼说道:“要是能够顺利收拢这600w流民,我们应该可以扩军5w。”苏轼说道:“侯爷,理应扩军,不出两个月,倭国与东瀛就要到来,我们兵少根本无法攻城夺寨,工部制造八宝神火破禁车也得加快速度,臣之前在大宋朝廷得知,倭国与东瀛都有不少大城与巨城,没有八宝神火破禁车,很难攻城拔寨。”朱天命点了点头,说道:“之前缴获两辆八宝神火破禁车,加上抢得的材料,两个月之内,我们能够拥有10辆八宝神火破禁车,就是招募的兵卒来不及训练。”“倭国与东瀛两个超级大海岛,好像都是平原居多吧对吧?”朱天命问道。苏轼回答道:“没错,十分适合骑兵作战。一旦城墙被轰破,骑兵完全可以长驱直入,而且东瀛人与倭国人十分好战,最喜爱与敌人野战。”听到这里,朱天命笑了,野战对于玩家来说可能是个不好的消息,但是对于朱天命来说,就是一个超级好的消息。为了让战马晋级为下等妖马,朱天命也花费了6000气运,在灵植族兑换了足够的妖凝草,足以让6w匹马晋级为下等妖马。两万骑着妖马的地级下品骑兵,朱天命实在是想不到怎么输。倭国与东瀛还是诸侯混战,拥兵最多的诸侯也才五十万人。为了保险起见,朱天命问道:“可知道他们的实力如何?”苏轼之前是大宋礼部侍郎,为大宋最高层,还是负责接待外国使者的人,肯定知晓很多运朝的消息。苏轼说道:“德川幕府拥有玄级上品特殊步兵与骑兵,总计二十万,修为也都是后天五重,其余三十万大军是普通正规军,修为后天2-3重;不过德川幕府有一位元神期强者坐镇,麾下元婴期强者也有4-5个,我们现在不宜招惹。”朱天命说道:“好!两个月的时间,也足够我们收拢2-3处的流民了。到时候不少异人也会带兵前来大宋,找东瀛人的麻烦!”第一批要收拢的流民在岷子岛,足足有一百二十万人流民,这些流民分为了大大小小不同的阵营。一开始这些流民还不愿意投靠朱天命,但是在朱天命展示了强大的武力之后,便在没有了这个想法。而且朱天命也让人把加入天枢城的待遇说得一清二楚,这样一来,大多数百姓更是想要投靠朱天命了。一些别有用心的野心之辈也没实力阻止,光是6000不灭战卒就让他们心生绝望。何况还有四艘堪比大城城墙高度的巨舰。反抗死路一条。过程很顺利,一趟下来,花费了6天时间,其中两天时间赶路。载着30w流民回到天枢城的朱天命,直接用1.05w气运再次换了3艘宝船与三艘福船。一次只能载30w流民,而且花费6天时间,太慢了,只能多换点宝船,加快速度。5艘宝船,5艘福船,一次性能装70w人。宝船排水2w吨,福船排水1w吨,除了装足够的熟食之外,再无其他,唯一的缺点就是船内十分拥挤。来回小半个月,岷子岛的一百二十万人全部被吸纳进天枢城。各个官员忙得脚不沾地,统计每个人的特长,分发房屋、土地,各种事情,不要太多。就连衍衣卫丁修也带人在一百二十万人中寻找资质足够好的孤儿,开始培养。天枢城六部以及衍衣卫、捕快司忙得不可开交。苏轼也跟朱天命说道:“侯爷,至少二十天之内不能在出海收拢流民,这一批流民我们得消化完毕才行,不然人太多官员也不够,治安也是一个问题。”朱天命说道:“只能如此,好在之前在永北大城抄家,抄了足够多凡米。”苏轼说道:“凡米不值钱,多也不足为奇,接下来一个多月我们最多还能收拢两处地方的流民,剩下三处地方的流民我们最好派出少许官员与军卒前去安抚,为后面我们收拢他们打下基础。”苏轼安排得很到位,朱天命也点头适应。苏轼继续说道:“派出去的官员可以一边安抚,一边慢慢收拢一些之前本就是官员的流民,帮助安抚流民,缓轻官员不足的压力;军卒每个地方派两个千户过去,一边镇压,一边吸纳资质较好的人员进入军队,特别是之前就是军卒的人员,还有那些之前就是军队骨干的军官,甚至是做过将军的人,他们都是不可多得人才,这样军队一下子扩兵太多也不至于战力下降太多。”苏轼考虑得十分周到,朱天命以为就这么结束了,只听见苏轼继续说道:“侯爷,这还没完。”...ps:求订阅,求月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