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其他综合>珍馐娇娘(锦宫春浓)> 珍馐娇娘(锦宫春浓) 第10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珍馐娇娘(锦宫春浓) 第104节(1 / 1)

陶锅不适合煸炒, 也无法大火炒菜,但只是炖煮倒是没有太大问题。时间还算宽裕,姚珍珠便直接把从猪腿上切下来的肥肉放入锅中, 中火熬油。李宿闲来无事,又在林间练剑。以往在宫中,姚珍珠很少见他练剑, 大多都是打拳。这会儿见他站在风吹影动的林间,一身月白长衫, 猿臂蜂腰,身长玉立。一阵微风拂来, 枯叶幽幽从枝头飘落,李宿身影微动, 手中那长剑划出一道优美的光霞。啪的一声,枯叶应声裂开两半。李宿脚下辗转腾挪, 舞动长剑在林间飞舞,一片刀光剑影, 一派蛟龙之姿。端是赏心悦目。姚珍珠看得差点忘记锅里还熬着猪油,一瞬有些入迷,直到李宿收势转身, 她才仓皇低下头,脸却悄悄红了。这会儿工夫, 油熬好了。姚珍珠用竹筒把油盛出来,放入多烧好的那个空碗里,然后才把切好的肉丝放入锅里煸炒。肉一变色, 就放入笋丝。春笋炒肉都炒好,姚珍珠便倒入小半锅水,然后取出她珍藏的面饼。这面饼大约她的巴掌大小, 每一块都轻飘飘的,大约只有一两一块,她包袱里一共带了六块,也就差不多一斤的量。姚珍珠看了看,有点舍不得一次都吃完。李宿倒是说:“都吃了吧,无妨。”姚珍珠又看了一眼刚挖的地瓜,心一横,道:“吃吧,既然要吃就吃痛快了。”姚珍珠把六块面饼全部下入锅中。顿时,一股熟悉的麦香味钻入口鼻之中。无论是姚珍珠还是李宿,都不约而同吸了吸鼻子,感受着久违的麦香。姚珍珠道:“原我就爱吃面条,许多时日不吃,觉得更香了。”李宿嗯了一声,目光也盯在陶锅里。柴火咕嘟嘟,面条飞快被煮散,由纠结在一起的别扭形状变成了舒缓的丝条。姚珍珠用筷子打散面条,让它们可以尽情吸收汤汁里的笋香和油香。李宿突然问:“你怎么会想起做面条带在身上?”这个问题问得突然,姚珍珠显然没甚准备,这会儿不由有些愣神。姚珍珠沉默了许久,久到李宿以为她不会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她才开口:“因为饿怕了。”姚珍珠的目光就放在锅中,一丝一毫都不肯挪开。“殿下,您饿过没有?”李宿道:“饿过的,不过……不算久。”“幼时我想见先太子妃,但是太子妃娘娘不愿意见我,我就闹脾气没有用午膳。”太孙殿下不用午膳,伺候的宫人都要被责骂。但当时太子是不会管李宿的,太子妃又只在她的兰溪园养病,东宫中能管李宿的,唯有奶娘冯氏。可冯氏毕竟只是奶娘,归根到底,她是李宿的仆从,是伺候他的奴婢,即便称呼里有娘这个字,也毕竟不是亲娘。小主人要饿着,闹脾气不肯吃饭,冯氏只能哄着劝着,却不能命令他必须要吃。于是,小小年纪的李宿就这么饿了一整日。可最终,太子妃柳氏也没有见他。对于这个儿子,她从来不会多看一眼,无论他如何努力,如何讨巧,如何乖巧听话,她都当他不存在。可年幼的李宿却不知道,为什么母亲这样讨厌他,为什么他都饿病了,母亲也不会关怀他。后来,李宿慢慢长大,也渐渐明白各种缘由。他才意识到,年幼的自己是多么无知又可笑。他同柳氏永远无法作为普通母子那般相处。“我当时饿了一整日,饿得差点晕过去,才被太医禀报给贵祖母,重新开始用膳。”姚珍珠安静听着李宿的话,在他平静的语气里,却听出隐藏在心底深处的心酸和无奈。人人都羡慕李宿天潢贵胄,身份尊贵,可他却不如凡俗百姓,生来便无人关怀牵挂。姚珍珠轻声道:“殿下,其实饿着不是什么好事,您不应该为了旁人伤害自己的身体。饿的时间久了,活都不想活。”她话音落下,又说:“不过殿下当时年少,哪里懂得这么多大道理,大道理说白了,不过是跌倒的次数太多,从伤痛里总结出来的经验罢了。”“孩子的世界里,最不需要的就是伤痛。”李宿没想到,自己竟然被她安慰了。他顿了顿,问:“你噩梦时,一直说自己好饿,青州大灾那一年,一定过得很苦。”那又何止是苦。姚珍珠进宫这么多年,同师父师徒情深,同王婉清姐妹亲密,她却从未说过青州大灾那一载究竟经历了什么。“殿下,当年青州大灾,朝廷应当有邸报。”姚珍珠垂下眼眸,拨弄着陶锅里的面条,蒸腾的热气遮住了她的眼,也挡住了李宿的目光。一州府大灾,朝廷应当全力救援,而非耳闻。这两个字,是对朝廷最大的嘲讽。但李宿却未反驳。当年的事,他虽年幼,却比姚珍珠要清楚得多。那是洪恩帝为帝生涯里,最黑暗的一年,也是史书中逃不开的败笔。洪恩帝在云霞七州和青州之间,做出了选择,他自己承担了骂名,也把所有责任背负在自己身上。青州百姓怨恨他,理所应当,洪恩帝从未因此而降怒。皇帝陛下都把青州大灾当成自己的过失,李宿就更不会替他找补,只是默默点头:“朝廷自是什么都知。”后来青州百姓也才知当时边关打乱,云霞七州即将被北漠攻破,大褚存亡就在一夕之间。一旦北漠铁骑踏过汉阳关,大褚便再无宁日。可那又怎么样?被放弃的永远不是别人,是他们的亲朋好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李宿轻轻叹了口气:“你说,我听。”这件事,这一段黑暗的过去,姚珍珠总要说出来。要不然日日压在心底,终究会吞噬她心里所有的光。他不想让姚珍珠变得跟他一样,那样的日子太难过了,他不想她脸上失去灿烂的笑。姚珍珠不明白为何李宿愿意听她倾诉,但她现在却是想要告诉他过往的一切。锅中面条香浓,出锅前姚珍珠洒了一大把地瓜苗,嫩绿嫩绿的,漂亮极了。她给两人一人盛了一碗青笋肉丝面。香喷喷的面条抚慰了心中的悲痛,也让姚珍珠的情绪缓解下来。“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她道,“殿下边听边吃吧。”李宿哪里能吃得下去,但姚珍珠如此说,他还是颇为认真地吃了起来。久违的热面汤下肚,荒芜的心也被安抚,李宿觉得身上立即有了力气,胃里也不再觉得空落落,一切的伤痕似乎都被这一碗热汤面抚平。姚珍珠也在吃面,她慢慢的,把热气腾腾的面条吃下去,那些怨气似乎就自己消散了。两个人默默把这一大锅面条吃完,最后连汤都喝干了,姚珍珠才说:“终于吃饱了。”李宿:“……”李宿道:“以后多做一些。”姚珍珠点头,跟李宿一起起身,从山洞出来一路往湖边行去。“殿下,其实八年前的时候,我只十二岁,许多事请都不太记得了。”“我就记得当时村子被大雪淹没,我家房子也遭了灾,为了能从屋中逃出,爹娘身上只来得及带一些体己,其余什么都没有。”“寒冷冬日里,我们没有办法,只得跟着其他村民往县城去求助。但是到了县城,沙河县的县令却不让守城军开城门。”没办法,流民太多了。当时灯笼山落雪,附近所有村庄都被淹没,靠山吃山的穷苦百姓们一下子没了着落,只能一起往沙河县寻求避难。流民聚集在一起,足有数百人,这么多的人,会直接击垮沙河县,不仅无法让流民得到安置,还会拖累整个县城。县令当时没有开城门,对于沙河县的百姓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对于流民……“当时许多人都绝望了,从沙河县去更远一些的枣丘县要走一天一夜,许多人都是半夜从家里逃难出来,身上没有御寒的棉衣,抗到沙河县时已是强弩之末。”“那一年的冬日太冷了,冷得的人从骨子里觉得寒。”李宿安静听着她的话,跟她一起回忆起八年前那一段过往。他知道,这一波流民四处碰壁,人数越来越多,最终,青州成了地狱。因为朝廷下令,青州封道,所有人一律不许外出。青州可以乱,但大褚不能乱。姚珍珠说到这里,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殿下,这些是不是太无趣了?”李宿叹了口气:“你说,我在听。”姚珍珠心里略微一松,她道:“当时进不去县城,好多人都很绝望,外面太冷了,不停有人晕倒,最后大部分人都不想再熬下去,准备去枣丘县碰碰运气。”“我跟着爹娘一起往前走,感觉走了好久,走得脚趾都要冻掉了,还是没有到。”即便他们到了枣丘县,也没能入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