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2节(1 / 1)

第130章贾琰的话很快就有人传给了皇帝。皇帝眯着眼一目十行地扫过,然后叫过内侍取了一个火盆来,直接付之一炬。火舌明灭间,皇帝的脸阴沉入水。同一时间,距离皇帝的福宁殿最近的一处后宫殿阁弘徽殿内,一个宫装美妇正坐在窗下画画,边上一直侍奉着的尚侍女官孙芳菲一眼就看出来,这正是竺家修建的省亲别墅中的鹤影塘的夜色。显然,这位宫装美妇就是宫中仅次于皇后的竺贵人。她今年应该是三十二岁的年纪,杏眼桃腮冰肌雪肤,一双明眸,波光点点之间含情脉脉,似乎隐藏着千言万语,似倾似诉;一头乌溜溜的秀发,梳着精巧的灵蛇髻,配上精心挑选的首饰显得格外秀美娇俏。明明是很普通的翡翠色宫装,在她身上就是比别人多了一身书卷气。这样的竺贵人,很难让人相信她竟然是武将人家的女儿。也正是这样的竺贵人,让皇帝捧在手心儿里面,宠了十几年。弘徽殿是后宫中距离皇帝的福宁殿最近的一处殿阁,虽然规模在后宫之中算是小的,却也因为它比别的殿阁小了一圈,因此竺贵人这里的侧殿配殿里面没有安置低位妃嫔。这满宫中,除了皇后哪里,高位妃嫔的殿阁中也只有她这里没有低位妃嫔。只要关上弘徽殿的院门,整座弘徽殿就是她一个人的天地。在这里,她完全可以把自己当成是皇帝的妻子。她是贵人,三贵之首,位分仅次于皇后。虽然名分上是妾,但是帝王之妾又岂与官宦人家的妾室相同?更不要说,当今皇后也只剩下了那个名分而已。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内侍急匆匆地进来,在孙尚侍的耳边嘀嘀咕咕一阵,孙尚侍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等竺贵人放下手里的大染,准备取过一只小染醮取胭脂色的时候,孙尚侍连忙上前半步,在竺贵人的耳边细细的禀告。竺贵人刚开始的时候不以为意,过了一会儿,却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她丢下了手里的笔,转头道:“此话当真?”“娘娘,那淑妃的话已经传到万岁跟前了。您不得不防啊。”竺贵人微微侧着头,想了想,道:“淑妃果然不凡。”那语气中带着显而易见的赞赏。孙尚侍傻眼了:“娘娘?”竺贵人道:“有件事情,淑妃说对了。我二哥虽然远在西海沿子上,距离京师甚远,可是这天下兵马,我竺家已得三分。就是她淑妃不提,本宫也会跟万岁提。”孙尚侍惊讶地道:“娘娘的意思是……”“君王信赖,是臣子的福分,得了君王的信赖,臣子也应该谨慎知度,这是臣子的本分。”竺贵人的声音非常平静,“更何况,我哥哥远在西海沿子,手握重兵。就是没有淑妃,也会有别人在万岁面前进言。淑妃维护万岁的皇权,这是淑妃的本分。淑妃何错之有?”竺贵人很清楚皇帝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主儿。皇帝让她二哥一直领兵镇守西海沿子,就是对她二哥、对她们竺家的信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样,皇帝也是个小心眼儿的人,即便是看在她的面子上,皇帝不会对她的哥哥怎么样,那也是因为西海沿子距离京师太远了,她二哥只能作为皇帝手里震慑宵小的武装力量。真正有什么事儿,即便她二哥能征善战,要驰援京师也是很有难度的,更何况其他。孙尚侍见竺贵人如此,声音中不免带了几分焦急:“娘娘!这淑妃分明是想踩着娘娘!娘娘还帮她说话!”“芳菲,”竺贵人微笑着,唤着孙尚侍的闺名,道:“你以为,这宫里宫外就只有淑妃一个想踩着我不成?不止是她,宫里的女人们哪个不想把我踩下去?只不过那些人都是暗着来的,而淑妃则是摆在了明面上。而我们万岁啊,他最讨厌的就是背地里的阴谋诡计,堂堂正正地来,反而能让万岁高看一眼。”这个贾淑妃行事看着是在走钢丝、玩命,实际上却是安全得很。孙芳菲一愣,声音里面越发焦急:“娘娘的意思是,这个淑妃娘娘也摸到了……”在今天之前,宫里能够摸到皇帝的脉搏、跟皇帝同调的,也只有她们的贵人娘娘,可如今看来,这个淑妃也有两把刷子。孙芳菲急道:“娘娘。淑妃今年才十四岁,她就有如此能耐。娘娘不得不防啊~!”竺贵人扫了孙芳菲一眼,道:“本宫知道。传话下去,本宫的弘徽殿不许说淑妃的坏话,只许说她的好话!”“娘娘?”孙芳菲先是一愣,继而明白过来。没错,皇帝就吃这一套。如果在皇帝面前说这个淑妃的坏话,她们贵人娘娘已经三十好几的人了,淑妃今年才十四岁,还没有及笄,还是个半大的孩子。若是她们说淑妃的坏话,那么落到万岁的眼里,就是她们娘娘容不得人。所以,必须要说淑妃的好话,这才会显得她们娘娘有容人之量!竺贵人的命令迅速传到了弘徽殿的每一个角落,也传到了她的儿子六皇子的耳朵里面。至于这天傍晚,跟往常一样,皇帝没有翻牌子而是直接去了竺贵人的弘徽殿。皇帝来的时候,竺贵人还在窗下画画,弘徽殿正堂的地上摆着十几个一尺见方的箱子。皇帝也没有叫人通报,而是直接走进来,走到竺贵人身边,看了好一会儿,忽然伸手,抓住了竺贵人手中的笔。“啊呀!”竺贵人连忙转身。“陛下。”能在弘徽殿里面、在这边的女官内侍们跟前跟竺贵人玩这个的,除了皇帝也没有别人了。竺贵人熟练地转身,下拜,给皇帝行礼。不等她拜下去,皇帝已经伸出了双手,把她扶了起来。“湘儿这次回去,家里都可好?老夫人可好?”竺贵人笑道:“陛下,都好着呢。数年过去,我娘依旧满头乌发,哥哥嫂子也都好。就是侄儿侄女都窜了个子,我都快认不出来了。我二哥还让人捎带东西回来了呢。”皇帝指着屋子当中地上的那些小箱子,道:“可是这些?”“正是。”这帝妃说话间,尚侍女官孙芳菲早就把其中的一个箱子打开来。刹那间,珠光宝气照亮了每一个人的眼睛。“这是……”竺贵人道:“这些便是我二哥得了省亲的消息写信给我三哥让我三哥亲自从西海沿子带回来的。万岁也知道西域的宝石极其有名,好的珠宝千金难求。只是边关将士们大多不识货,而会跑西域的那些豪商们更是奸滑无比。将士们用命换来的珠宝到了他们嘴里,三言两语的,就不值俩钱了。偏生朝廷军饷并不能按时到边关,很多时候我二哥也不得不仰仗他们因此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白白吃了这个亏。前年省亲的旨意下达,我三哥亲自跑了一趟西海沿子。二哥得知立马凑了三十箱这样的珠宝来。二哥原以为这些珠宝总价不过一百万两银子,不想拿到京里盖了那么一座美央美轮的行宫还剩下了一多半——可见那些奸商们压价有多狠——昨儿个三哥就叫我把这些带回来。这些都是我二哥麾下的将士们凑出来的。说是因为我,他们西海沿子的军饷才没有拖欠三年以上,就是军需,虽然不是全数儿,一半也是有的。他们没有什么好孝敬的因此拿这个孝敬我。我想着,这是他们的心意又是二哥让三哥特特地带回来的,若是拒绝了也不好。另外,万岁正缺银子,这个也能解万岁的燃眉之急。”更准确的说,竺贵人家里一面慢慢地把手里的珠宝出手,一面修建自家的省亲别墅。虽然大小是竺贵人定的,但是竺贵人不像贾琰,就在家里坐着,省亲别墅的一应陈设在采买前和布置前都要把设计图送到她面前过目。竺贵人是宫里仅次于皇后的妃子,不可能全程把关——毕竟她也只是妃子,而不是正宫皇后,一个月能够见到自己的家人一次已经很多了。因此竺家的省亲别墅里的陈设都是竺贵人的父母按照竺贵人在家时的喜好布置的。竺贵人这次带回来的珠宝,占了竺将军送回来的总数的近三分之二。竺将军原以为这些珠宝大约也就价值一百万左右,可事实却是,仅仅是其中的三分之一就价值至少两百万!竺贵人现在带回来的这些,如果经手的人足够高明,可以卖出四百五十万两银子!这已经比朝廷一年的茶税还高了!皇帝一愣:“竟然是明诚让□□带回来的。”竺贵人道:“是啊。我二哥还对我三哥说,这两年多亏了贾淑妃的养殖方子,将士们才能够吃个六分饱,偶尔得些鸡宝鸭宝,又是良药,就是边关用不上,卖到京里也是极好的。陛下,淑妃果然是个能人呢。”皇帝听说,嘴角微勾,道:“湘儿这么说可是想好了,要怎么谢淑妃了?”第131章竺贵人望着皇帝的眼睛,笑道:“万岁可是要听我说?”“那是自然。”竺贵人便道:“若不是知道万岁缺银子,我倒是想赐淑妃一斛珠宝。如今,怕是只能赐淑妃一斛珍珠了。”一斛约五斗。竺贵人带回来的珠宝的确不止这个数儿,可是在珠宝这个行当里面有一句话叫做:极品的宝石就跟玻璃差不多。这句话的意思是,品相越好的珠宝,在通透度和光泽度上就越接近玻璃。所以,在古今中外的珠宝界有句行话叫做,漂亮得跟玻璃一样。这句话在行家的耳朵里面不是说这个宝石是假冒的,而是说,这块宝石的品相是顶顶尖儿的、让人挑不出一丝儿瑕疵来。竺贵人带回来的珠宝里头,品相顶顶尖儿的也许就够装满三个巴掌大的小匣子,但是略次一点的却也不少。用这样的珠宝赏赐贾琰,毫无疑问,太贵重了。对比之下,用直径在三分(约合一厘米)左右的珍珠赏赐贾琰,哪怕赐下五斗之多,也不会太打眼。皇帝微笑道:“湘儿的意思是,赐五斗珍珠给淑妃,让她也做一件珍珠衫?”在今天之前,皇帝的后宫里面也只有竺贵人拥有珍珠衫。竺贵人笑道:“难道在万岁的眼里,淑妃的功绩当不得一件珍珠衫?”“你倒是舍得!你就不怕内库空虚,给了淑妃就没有你的份儿了?”竺贵人道:“那就把我那份给淑妃好了。最多,我把旧年的珍珠衫改一改,继续穿?”皇帝大笑起来。“好好好!那赐淑妃五斗珍珠!”皇帝这边跟竺贵人和乐融融,弘徽殿的宫女内侍们也一派恭顺、与有荣焉的模样。孙尚侍虽然不曾见过贾琰,但是她也是个聪明人,看到这里哪里还不明白?那个贾淑妃的套路,她们娘娘看得明明白白的,也许还可以加一句,那贾淑妃玩的,都是她们娘娘玩剩下的。万岁是个长情的人,她们娘娘跟万岁多年的情分,只要她们娘娘不行将踏错,那个贾淑妃也只有给她们娘娘做陪衬的份儿!想到这里,孙尚侍心中大定。宣徽府的动作极快,元月十七这天就把这一斛珍珠送到了大观园,送到了贾琰的面前。就是内心深处对贾琰很有意见的贾母,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欣喜若狂。她顾不得小辈们还在她跟前猜灯谜,直接就道:“赏!上上下下赏三个月的月钱!”早有那脚快的丫头报给了邢夫人和尤氏。不止是庆荣侯府,就连宁国府那边也与有荣焉,如果不是初一刚刚祭了祖,只怕贾母都要磨着贾敬再开一次祠堂了。在行宫里面的贾琰收下这些珍珠之后,立刻分出了三斗,一斗给贾母一斗给邢夫人,另外一斗分了一半给林黛玉,另外一半给了尤氏:“都说这珍珠安神又养颜。上回我还听说老太太夜里经常起夜。这一斗给老太太安神。林妹妹心思重,也给她半斗。珍大嫂子帮着母亲料理家事,很是辛苦,也与她半斗。”因为不想跟贾宝玉呆在一起所以借故没有往贾母的荣庆堂里面去却赶上了这一遭因而第一个来跟贾琰道喜的薛宝钗就道:“娘娘,我听说宫里的贵人娘娘每年都会做一件珍珠衫呢。娘娘何不也做一身?”贾琰笑道:“宝姐姐,这里是行宫又不是宫里。就是做了珍珠衫,又给谁看?对于我来说,这珍珠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安神养颜,最多再拿它做些首饰便罢。至于这炫耀夸富的珍珠衫,不做也罢。”不是贾琰说,这竺贵人每年都做珍珠衫,所以她就要做珍珠衫?人家是三贵之首,而她不过是六妃之一,跟人家斗气又有什么意思?她真的做的珍珠衫,那才是东施效颦白白地招人耻笑。再说了,竺贵人穿着珍珠衫,真的是因为珍珠衫华美?还不是炫耀皇帝对她的宠爱?人家是皇帝心坎子尖儿上的人,她贾琰呢?不是贾琰说,她如今连皇帝的全盘信任都没有得到,又何必在这种事情上惹人笑话?与其在这上面花心思,还不如把那个兔子养殖做好让北地边关一年有半年时间忍受着冰天雪地的将士们早早地穿上兔皮的鞋袜衣衫才是上策。薛宝钗立刻道:“娘娘圣明。”贾琰能够如此冷静地对待,何尝不是她的幸运?这样的贾琰才有投资的价值。无论是薛蟠还是贾家人,都不是那种嘴巴很紧的人,尤其是贾母,如果没有一点虚荣心的话,当初也不会帮着王夫人那样宣传贾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如今贾琰得到了皇帝如此宠爱,对于贾母来说,足够她夸耀上一整年。因此,二月里帝后举行劝农礼和采桑礼的时候,皇后就听说了这件事情。采桑礼一结束,龚嬷嬷就迫不及待地在刚刚回宫、屁股还没有坐热的皇后耳朵边儿上道:“娘娘,您可听说了吗?正月十七万岁赐珍珠给贾淑妃,是竺贵人开的口。”龚嬷嬷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中甚至带了几分幸灾乐祸。皇后站直了身子,任由宫人们帮她更衣,脸上却是什么表示都没有。直到换下了鞠衣穿了常服,才听皇后道:“嬷嬷的意思是,贾淑妃招惹了竺贵人?被竺贵人借着这一斛珍珠打了脸?”龚嬷嬷道:“正是!这贾淑妃气势十足,还没有进宫呢,就挑上了竺贵人。我们可有好戏看了。”何止是龚嬷嬷,如今这三宫六院全部都等着看笑话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