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0节(1 / 1)

弹着弹着,听到一阵悠扬的和音,李旦取了琵琶,横抱膝前,和着她的调子挥动纤长的手指。她头一次听李旦弹琵琶,一时听入神,手上的动作不知不觉停下来,变成李旦独自弹奏。冯德走进庭院的时候,李旦刚好弹完整支曲子。“郎君,娘子,英王来了。”冯德垂首道,“英王面色惊惶,说是有要事和郎君商量。”李旦不慌不忙,放下琵琶,嗯一声,“先带他去书室等候。”他站起来,揉揉裴英娘的发顶,“我去见七兄。”不知李显是为什么上门的,李旦去书室以后,几人一直在里间密谈,直到酉时,里头的说话声仍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裴英娘几次派人过去探问,看看天色,让人准备席面送去书室,自己独自在花厅吃饭。戌时阿福从外边回来,他忙着去各个工坊查账,每天早出晚归。平时他直接去账房交账,今天却先来求见裴英娘。“娘子,外面传得沸沸扬扬。”他等裴英娘遣退房中婢女,才压低嗓音道,“坊间说太子不是天后所生,英王和相王才是天命之子,连过路行商都知道这个传闻了。”裴英娘翻阅账本的动作停滞片刻,“谣言是从哪里传出来的?”阿福小声说,“我听到有人提起相王府,私下里去查,据说原话是谏议大夫明崇俨的贴身书童不小心说漏嘴的。如今不论是大臣们的深宅大院,还是市井里坊,都对这个传闻议论纷纷。”裴英娘沉吟半晌,这种谣言官宦人家不敢随便多嘴,既然连行商都听到传言,说明这一次消息是自下而上传扬的,等他们发觉,外面肯定早就传遍了。她叫来冯德和阿禄,“传命下去,不管外面有什么传闻,相王府内外,不得议论任何有关东宫的事!管不住嘴巴的,立刻捆了打发去别墅看守菜园。”两人肃然应是。裴英娘嘱咐阿福,“工坊里的人只签订契书,不是府中奴仆,管不了太多,但是也不能不管,你告诉各家坊主,若是有喜欢嚼舌根的,直接辞退。”阿福应喏。亥时李旦回到正院,东间灯火通明,裴英娘歪在榻上看账本,青丝披散,丝绦松松挽着。“怎么还不睡?”李旦抬脚进房。裴英娘抛开账本,起身为他更衣,“等你回来。”“下次七兄登门,不必等我。”李旦皱眉说。李显听到传言,吓得浑身发抖,急急忙忙上门找他商量对策,他劝了李显一下午,李显一句没听进去。裴英娘笑着说,“不等你,我也不会早睡。”梳洗一番,两人登榻入眠。婢女撤走灯盏,吹灭烛火,东间瞬时陷入一片幽暗,不一会儿浮起一汪朦胧的亮光,屏风上镶嵌的数十颗夜明珠吐露出温润光华。“阿兄,太子的身世……究竟是怎么回事?”裴英娘抱着李旦的胳膊,轻声问他。她知道李贤当不成皇帝,但是他到底为什么触怒李治和武皇后,她也不是很清楚,难道他真的不是武皇后的儿子?李旦环抱着裴英娘,宽厚的大手放在她肩上,轻轻摩挲,“六兄多疑,当年贺兰氏临死前和他说韩国夫人才是他的生母,他派人去查……谣言是那时候传出来的,后来母亲命人杖毙贺兰氏的贴身侍婢。”贺兰氏早就知道自己难逃一死,暗中做了万全准备,她把收集到的疑点全部告诉身边的侍婢,命侍婢们为她传扬出去。原本听到谣言的人只是将信将疑,等李贤偷偷遣人去查当年接生的女官、宫婢,众人开始犯嘀咕:李贤自己都怀疑了,那谣言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吧?直到武皇后料理贺兰家的人,谣言才渐渐平息。裴英娘诧异道:“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贺兰氏死时她也在场,李贤确实和贺兰氏独处了很久。不过为什么那时候武皇后果断出手肃清谣言,现在又闹起来了?难道武皇后这么快就下定决心废黜李贤?比她想象的要早,她以为李贤消停以后,武皇后也会暂时偃旗息鼓一段时日。毕竟在世人眼中,李贤名正言顺,而武皇后迟早会退守后宫。她抓紧李旦的衣袖,如果谣言继续发酵,谁还敢继续效忠李贤?李贤一乱,武皇后和东宫双方都坐不住,长安又要乱了。李旦感觉到她的紧张,迟疑了一瞬,掰开她的指头,把她抱到自己身上,“别怕。”她摇摇头,脸颊贴着李旦的胸膛,“我不怕。”心里惦记着事,两人都睡得不大安稳。寅时回廊里忽然响起突兀的脚步声,郭文泰和杨知恩踏着月色走进星霜阁,叫醒守夜的婢女。说话声传到内室,裴英娘猛然惊醒。帘内点起一盏琉璃灯,灯火昏黄,婢女们窸窸窣窣走动,郭文泰和杨知恩守在廊外。李旦已经起来了,坐在床沿穿靴子,侧脸线条柔和,神情却冷峻。“阿兄……”裴英娘想起来。李旦回头看她,把她按回枕上,俯身吻吻她的眉心,“我进宫一趟,你接着睡。”她心里一紧,刚才做了个乱七八糟的梦,又是半夜,有些怕,“出什么事了?”李旦轻抚她微蹙的眉头,“不是什么大事……明崇俨死了。”明崇俨得罪东宫,李治罚他回乡扫墓,开春后又召他回长安。敕书送到时,明崇俨立刻告别老家族人,收拾行李北上,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杳无音讯。当地官员派人沿路寻找,只找到明崇俨的尸首。“放心,和我们不相干,阿父唤我进宫,大概是想让我去彻查明崇俨的死因。”李旦帮裴英娘掖好被子,等她闭上眼睛,才起身出门。天边一勾弯月,夜色浓稠,院中灯火浮动,池水波光粼粼。太子果然忍不住了。李旦低头整理袖角,抬脚跨出门槛。第163章郭文泰随李旦一起入宫去了, 杨知恩留下保护裴英娘。相王府内外加派了许多护卫。裴英娘吃过朝食后去园子里转了一圈, 发现回廊角落处处有黑氅护卫暗中把守。她心里忐忑不安,一直等到申时, 听见外边有人说话, 连忙走到窗前往外看,却原来是阿福过来向她禀报事情。成亲之前李旦说要借个园子给她, 后来她嫁过来了,园子不用借,直接成她的了。秋葵负责挑选园子里的花木,暖房的花有大半要搬过去。相王府的牡丹、芍药已经传出名声,开园之后一定客似云来。阿福问裴英娘哪天开园合适,春日正是城中仕女、郎君结伴赏花的时候, 再晚会错过花期。裴英娘收拢心思,和阿福商量正事。前不久刚好第一批诗集刊印出来,她托府中门客写了几首咏春诗, 挑出朗朗上口的, 让书坊刻印在诗集最末尾。不能免费替才子们宣传,总得给自己谋点福利。赏花的广告既风雅又别致,诗集已经散发出去了,百花园确实得早点迎客,免得慕名而来的文人学士扑个空。下午阿禄送来南方庄园的账本, 北边杏花盛放,春光烂漫,南边有些地方已经预备插秧种稻, 各地气候不同,收获的季节不同,土产不一样,管事进京汇报对账的时间也不一样。裴英娘望着庭外一簇簇丰腴妩媚的桃花,吩咐阿禄,“让管事们早些交接差事,赶在月底前出城,京兆府怕是要戒严。”明崇俨的死只是开端。武皇后和李贤可能都沉不住气了。武皇后贪权,不喜欢桀骜不驯的李贤,怕他坐稳太子之位,威胁她的地位,急着废黜他。李贤想掌握实权,苦于无法违抗武皇后,不得不忍气吞声,焦虑之下,说不定会孤注一掷。阿禄没有多问,应了声是。待到华灯初上,府门前隐隐约约传来马嘶人声。守在内院月洞门前的半夏听见嘈杂声响越来越近,知道是李旦回来了,一路奔进星霜阁报信。裴英娘靠坐在窗下看书,闻言立刻站起身。迎出回廊时,仆从们提着灯笼,簇拥着李旦从外边走进来,夜色清冷,月光笼在他肩头,身影显得愈发高大。他快步走到她面前,摸摸她的脸颊,“阿父让我和大理寺新上任的萧御史追查明崇俨的死因,只是小事而已……你先睡。”她看他面色和缓,心里安定下来,点点头,“吃饭了吗?要不要用点茶汤?”他眼眉舒展,笑了笑,送她回东间,“我吃过了……别等我,早点睡。”说完话,他匆匆去了西院,长史已经召集府里的门客、幕僚。西院书室的灯火一直未熄。裴英娘洗漱安置,躺在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掀开锦被,转身慢慢贴过去,李旦身上冰凉,冷得像块冰,她倒吸一口凉气,立马弹开,过一会儿觉得他应该暖和过来了,又主动往他怀里钻,“商量好了?”她这么蹭来蹭去的,李旦早被她蹭出一身火气,抓住她的手腕压在她身上,挑开衣襟,声音沙哑,“谈好了。”现在该他俩好好谈一谈了。滚烫的气息铺天盖地罩下来,她哎呀一声,青丝铺散,任他揉搓。像窗外浓艳的桃花,开出一朵朵粉艳花苞,花苞落尽,结出一枚枚红润饱满的毛桃,果实成熟,汁水丰沛,溢出浓郁的香甜滋味。第二天辰时三刻裴英娘醒来,浑身酸痛。李旦像往常那样靠坐在床栏读书,衣襟扣得严严实实,看不见底下的抓痕。昨晚他换了好几个奇奇怪怪的姿势,她腰酸背痛,都说不要了,他还笑着哄她。最后婢女进房收拾床榻时,他抱着她避去侧间,又蠢蠢欲动,把她抵在锦绣榻上索取,她又羞又怕,一次次被送上顶峰,鬓发湿透,紧紧攀着他汗湿的肩背,指甲抓出很多道痕迹。昨夜的情景一点点重现,裴英娘抓住李旦的手,对着手腕狠狠咬一口。“想我了?”李旦轻笑出声,抛开书册,整个人压在她身上,俯身吻她春意未褪的眉眼,“好,不看书了,就看你。”只隔两层薄薄的罗衫,感受到他的蓄势待发,裴英娘瞬时清醒,推他起来,“什么时候启程?”既然要查案,自然要去现场勘查状况,明崇俨死在北上途中,他和萧御史都要南下。李旦走到外间,叫半夏、忍冬进来服侍裴英娘梳洗,轻声说,“明天。”这么快?裴英娘暗暗嘀咕,用过朝食,帮李旦收拾行李。披风、锻袄,袍子,各种能存放很久的茶点酥饼,怕他路上错过驿站,让厨下蒸制乌米饭,黑油油的,装了十几袋,曝晒过的熟乌米饭米粒紧小,常吃益精气,久放不坏,时下富贵人家远行都拿它当干粮。桐奴和护卫随行。裴英娘看着婢女们打包袱,问李旦,“怎么不带杨知恩?”李旦走到她身边,说:“他留下来照看王府。”长安不是九成宫,这一次他要离开大半个月,委实放心不下。裴英娘笑,“阿兄,让他跟着你南下吧,你出门在外,身边离不了人,杨知恩忠厚,他跟着你我心里才踏实。”明崇俨刚死,不论是不是太子的人做的,东宫现在不敢轻举妄动,一时还乱不起来。李旦从背后搂住裴英娘,低头亲她的发顶,她搽了花露,每一根头发丝都是香的,像刚出炉的千瓣花丝玉糕,“有其他人,都是我的亲兵,杨知恩留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