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8节(1 / 1)

东都洛阳。亭外蜀葵的花朵落尽了,池子里的莲叶依旧青翠欲滴,最后一茬荷花开得如火如荼,等荷花也开败,差不多是初冬时候。“执失云渐回长安了?”李旦皱眉,手指下意识微曲,“他是副都督,不能擅离职守,谁召他回长安的?回来多久了?”“他前天返回长安的。”郭文泰刚从长安赶到洛阳,两地虽说相隔不近,但如果单人骑快马的话,没有负累,一天能够到达,他看到执失云渐出现在建福门外,觉得不对劲,立刻启程,中间没有合眼,“太后下的旨,说是突厥复兴,威胁关中,所以召执失云渐回来驻守京师,并赐绢一千匹,承继安国公爵位。之前没有传出风声,秦岩看到执失云渐也大吃一惊。”也就是说,连李治也被瞒在鼓里。武皇后大权在握,又有安国公护持,可以高枕无忧了。李旦沉默一瞬,“有劳郭校尉。桐奴,带校尉去侧殿休息。”桐奴恭敬应喏。郭文泰抱拳,跟着桐奴走出书室。相王似乎不想多谈执失云渐的事,难道是因为相王妃的缘故?郭文泰刚走,长史蹑手蹑脚走进阁子,“郎君,依您看,执失云渐是不是背叛主上了?”官员除了职事官,还可以领功勋,任散官衔,多的时候一个人可以挂好几个名头,执失云渐早晚会袭爵,安国公只是爵位而已,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是驻守京师,掌禁军……这就非同小可了。如果执失云渐真的投靠武皇后,李旦不得不防。他皱眉道:“派人去长安找王浮,如果他死了,不必声张。如果他还活着,要他立刻禀明伊州、西州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执失云渐回到长安,王浮肯定也回中原了,如果找不到人,说明他已经死在关外。长史答应一声,犹豫着道:“其实……还可以托王妃的商队打听情况。”商队有会驯养信鸽的能人,驯养出一批信鸽来回传递信件,信上一般以他们内部的暗号书写,被人截获也不会走漏消息,既快捷又安全,唯一的缺点就是不稳定。阁子外传来一阵欢快笑声,孩子们的笑闹永远天真无邪。裴英娘领着二娘、三郎和四郎在岸边练习投壶。小儿臂力小,身子娇弱,学骑射太早,投壶既是游戏,又可以强身健体,顺便让三郎和四郎练练手感,一举多得。“我亲自和她说。”李旦道。长史捋一捋长须,轻轻吁口气。走过曲桥,踏上芳草萋萋的湖岸,离欢笑的人群越来越近。桂树下很热闹,宫婢、内侍们围成一团,为裴英娘和三位小贵主加油鼓劲,廊檐底下时不时爆发出一阵哄笑。芭蕉丛前的草地上蹲着一只圆肚鎏金狩猎纹铜壶,壶口窄小,周围的空地上散落着不少箭矢,铜壶里空空如也,显然今天还没人投中。裴英娘头梳高髻,未施珠翠,只簪一朵雍容半卷的瑶台玉凤,身穿丹朱色团花锦小袖翻领胡服,腰系镂刻钿带,脚踏软锦靴,手执一枝羽箭,杏眼眯起,盯着几尺外的铜壶看。李旦慢慢走到她身后。周围的宫婢连忙行礼不迭,他做了个嘘声的手势,众人屏息凝神,不敢继续嬉笑。二娘、三郎和四郎围在裴英娘身边,等着她投出长箭,没有发现李旦。裴英娘深吸一口气,“哐当”一声,掷出箭矢,箭尖那一头撞到铜壶,力道反弹,箭矢落在地上。三郎和四郎齐齐发出一声失望的叹息。二娘抢着道:“婶母投的比我们准多了。”裴英娘摇头失笑,摸摸二娘的脑袋,“那是,碰到铜壶,基本上就是投中了!”三个孩子都笑了,蹬着小短腿跑到竹筒前,一人抽一枝竹箭,跑回裴英娘身边,争着要把自己的竹箭递给她。裴英娘拍拍手,“先生的射术很高明,让先生教你们好不好?”投壶是一项流行于文人们之间的高雅游戏,骑射工夫不好不要紧,反正丢脸的场合不多。如果连投壶都不会玩,宴会之上绝对会被同僚们嘲笑,教导诗书礼仪的先生一般都很擅长投壶。至少比裴英娘擅长。小家伙们呆了一呆,把头摇得拨浪鼓一般,婶母天天忙,今天好不容易才有空陪他们玩,机会难得。他们只要又漂亮又年轻又温和的婶母,才不要刻板严厉的先生!裴英娘揉揉手腕,她今天一次都没投中,不管她的准头有多差,这些宫婢和几个小家伙只会一个劲儿叫好,她都不好意思了。她吩咐宫婢把投壶挪近一些,“来,你们自己试试。”四郎自告奋勇,头一个施展自己的力气,啪嗒一下,竹箭飞出他的小肉手掌,落地的地方足足和铜壶离了三四尺。裴英娘拍手笑,“四郎能投得这么远,力气真大。”四郎挺起小胸脯,得意洋洋。李旦负手而立,看着裴英娘和侄子、侄女笑闹,嘴角微微勾起,笑容清浅。他不喜欢看到裴英娘为二娘他们的事操心,她正当青春年少,应该尽情玩乐才对,养孩子的事可以让女官、侍从们料理。大概能感受到他的不满,二娘他们很少主动找裴英娘。现在看她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他忽然觉得这样也不错,她一直记挂着长安,夜里时常惊梦,如果和孩子们玩能让她暂时忘却烦恼的话,他不介意再接几个孩子到洛阳来。当然,照料孩子的事依旧还是交给女官们,她只要好好玩就够了。第189章裴英娘退后两步看二娘他们抛箭, 余光看见身后一道熟悉的身影, 转过身, 眉眼微弯, 因为着男装,多了几分英姿飒爽的气度, “阿兄。”他今天穿丹色锦袍, 她穿的也是红色, 两人站在一块儿,一高一矮, 煞是有趣。李旦抬手轻抚裴英娘的发鬓, 发现她腰上系的钿带是他旧日穿过的。她每次穿男装, 总喜欢翻箱倒柜找他以前的衣裳佩饰穿戴,说是要俭省,反正他不会再穿,正好给她穿着玩。李旦盯着腰带看了许久, 眸色微沉。裴英娘啪嗒啪嗒跑开,从筒中抽出一枝长箭, 塞到李旦手心里,“阿兄,你来给二娘他们示范一下投壶的姿势。”李旦微笑,“这么信任我?”裴英娘似乎觉得他无所不能,诗、书、礼、乐、琴、棋、画,遇到不懂的事情,扭头找他寻找答案, 笃定他一定答得上来。她一脸理所当然,仰头看着他,“阿兄你的箭术那么好,投壶这么简单,你肯定也得会呀。”皇子们可不是只会吃喝玩乐,他们从出生开始就受万众瞩目,儒学士顶着巨大的压力教授皇子学识,生怕不小心把二圣的宝贝疙瘩给教坏了,对他们颇为严格。几位亲王自小饱读诗书,样样拿得出手。就连身体病弱的李弘,其实也能骑马拉弓。李显吊儿郎当,认真起来,写的诗作比裴英娘作的诗通顺得多。而且她小时候李旦教过她写字、画画、羌笛、下棋、骑马……他确实什么都会。李旦笑了笑,握紧箭杆,揉揉裴英娘的发顶,指尖蹭到层层叠叠的菊花,花瓣微凉。他示意宫婢们把铜壶挪到远处的桂树下,二娘、三郎和四郎有点怕他,怯怯地屈身行礼问好,一头扎到裴英娘背后躲起来。裴英娘目光灼灼地盯着长箭看。李旦挥动右手,抛出竹箭,袍袖飞扬,嘭的一声,竹箭准确无误地栽进铜壶里,晃荡了几下,没有弹出来。裴英娘拍手叫好,宫婢们对望一眼,跟着起哄——王妃在场的话,大王脾气很好,心情也很好,想要大王高兴,什么都跟着王妃做就对了。“来,我教你。”李旦从背后捉住裴英娘的手臂,手指轻捏她的皓腕,“挥箭的时候手腕不要动,箭尖不能平指,稍微向下。”裴英娘愣了一下,扭头看李旦,“阿兄,我让你教二娘他们呀……”他怎么教起她来了?李旦垂眸,“想不想学?”他握着她的手,指腹的茧子缓缓摩挲手腕,仿佛带了某种不可言说的暗示,裴英娘颤栗了两下,不敢说不,目光四下里逡巡,这才发现二娘、三郎和四郎早就被宫婢带走了。李旦俯身,整个人罩在她身后,左手紧紧揽在她腰上,右手帮她调整姿势,说话的时候气息就在她耳畔头顶萦绕,“再试试。”裴英娘嘴角抽搐了一下,他整个人都贴上来了,她身子发软,又酥又麻,手臂在他臂弯里,被他箍得牢牢的,还怎么试,根本没法动弹好不好!李旦轻笑,觉得她眼珠骨碌碌转来转去的样子生气勃勃,很好玩,这种时候她肯定在心里偷偷腹诽着什么,面上却笑容甜美,乖巧得很。他低头吻她微带薄红的面颊,抱着她投出竹箭,箭杆划破空气,稳稳当当弹入铜壶,发出咚的一声闷响。这回没有人起哄叫好,李旦刚才扫了一眼左右,宫婢们会意,默默退下,廊前草地上只剩下他们两人独处。“投中了!”裴英娘很高兴,怎么说箭都是从她手里抛出去的,总有她一半的功劳吧。李旦放开她,走到竹筒边,抽出一枝竹箭,又走回她背后,“再来。”裴英娘跃跃欲试,回想李旦刚才教她的要点,还没挥出竹箭,身后火热的胸膛再度贴上来。如此反复四五次,裴英娘差点气急败坏。虽然每一次都投中了,但是没有一次是她自己投的!“我自己来。”李旦再一次故技重施贴上来的时候,裴英娘推开他,箭尾指着他,不许他靠近。李旦摸摸鼻尖,笑而不语。裴英娘背过身,一眨不眨地盯着铜壶,手臂挥出,长箭叮的一声,撞到铜壶边沿,打了几个转,落到草地上。“果然手腕不能动,比刚才准多了,差一点就能投中!”裴英娘拍拍手,左顾右盼,可惜二娘他们不在,不然能亲眼看见她的进步。李旦挑眉。裴英娘又抽出一枝竹箭,继续抛投。抛了大概三四次,竹箭终于落入铜壶口,她回头朝李旦笑,双颊红扑扑的,唇色鲜艳,双眸流转有神,“阿兄,你看,我投中了!”“我”字咬字特别清晰。李旦一笑,走近几步,拉起她握拳的手,一根根掰开她的指头,揉弄指节,“累不累?”裴英娘摇摇头。桂树下支了秋千架,等桂花盛开的时候,坐在树下打秋千,看着近在咫尺的清亮湖水,闻着馥郁香甜的花香,抬头是碧朗晴空,放眼望去,朱门绮户、亭台楼阁散落在蓊郁树丛间,神清气爽,甚为惬意。现在桂花还没开,秋千架已经支好了。李旦牵着裴英娘的手,走到桂树底下。忽然打横抱起她,弯腰坐到秋千上。两个人的重量压得秋千架咯吱咯吱响,裴英娘想坐起来,李旦的手臂横在她腰间,强迫她坐在自己身上。他拍拍她的脑袋,拿她当小孩子哄,“乖,别动,让阿兄抱一会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