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其他综合>开局就杀了曹操> 第四五七章 大人,时代变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五七章 大人,时代变了(1 / 2)

朱儁,算是汉末名将。

光和七年,黄巾起义大爆发,朝廷任命朱儁为右中郎将,持节,与皇甫嵩共同出征。

在破黄巾之战中,获得了很大的胜利与功劳。

之后又震河北,没少揍黑山贼张燕等人。

拥有很大的声望。

董卓占据洛阳的时候,曾想拜朱儁为副国相,想要借助朱儁的名声,来尽可能快的安定局面。

不过,朱儁并没有同意。

后来朱儁趁机逃走,前往荆州,在荆州那里召集兵马。

他没有跟着荆州牧刘表做事情,而是积蓄了一定的力量之后,就带兵从荆州出发,一路前往了洛阳。

来到洛阳之后,朱儁才清楚的知道,往日里无比繁华的洛阳,现在被弄成了什么样子。

只能是用残破不堪来形容。

整个洛阳的广大地区,都见不到几个人。

当初在洛阳,以及洛阳周围生活的那些人,大部分都被董卓一并给迁到了长安,剩下的在迁都的时候被杀死了,也有一些逃走的。

朱儁原本的想法,就是带兵来到洛阳,占据洛阳,然后再继续做其余的事情,积蓄力量,讨伐董卓。

不管怎么说,洛阳都是之前的都城,占据它,对谋求对付董卓的事情,有不少的好处。

但他低估了洛阳被破坏的程度。

最为重要的是,广大洛阳地区没有什么人烟。

这是个致命的问题。

所以一番的考虑之后,朱儁也只能是带领着兵马,一路往东而行,退到了中牟县屯兵。

就是当初陈宫担任县令,李进担任县丞的中牟县。

这里之前虽然也经历过战争的破坏,尤其袁绍召集天下兵马攻董卓的时候,破坏最大,但也能勉强屯兵了。

之前在洛阳的时候,朱儁不是没有想过从洛阳往西进,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屯兵。

但是,渑池那里屯的兵马,让他犹豫。

那里可是屯着董卓一万多精兵。

而且,那些兵马还是那个杀猪皇叔的一部分本部精锐。

带兵之人,分别为徐晃李进。

对于朱儁来说,徐晃李进二人都是后生仔。

当然,不仅仅是徐晃李进二人,那杀猪的皇叔,对朱儁来说,也一样是一个十足的后生仔。

只不过刘成这个后生仔名头太大,且战绩过于耀眼,让朱儁不敢有丝毫的轻视之心。

甚至于觉得压力很大。

所以一番思索之后,他没有选择西进,而是东退到了中牟这里。

这样就能够拉开与渑池那里的距离,并更加的贴近关东的众人,能够能好方便得到他们的支持。

来到中牟之后,朱儁采取手下参军建议,很快就树立起了讨董的大旗。

并传檄天下,号召天下之人一起发兵讨董。

同时,还派遣人手前往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陶谦、刘岱、刘瑶、张超、张邈、孔融等诸多地方,进行游说,让这些人要以大局为重,共同出兵,一起攻打董卓,还汉室一个朗朗乾坤。

对于自己的这个举动,朱儁还是有些信心的。

毕竟他朱儁的名声虽然远比不上四世三公的袁家,但还是有不少的。

不然的话,当初董卓攻占洛阳,也不会想着让自己为副相国,想要借助他的名望一用了。

而且,他此举还直接打起了兴复汉室的大旗。

在他看来,汉室还有很大的影响力,不管怎么说,树立起了这样一杆大旗之后,这些被他派遣了使者前去相见的人,不想出手,不想出血也要出一些。

毕竟大义在这里放着。

然而,这些人很快就给朱儁上了一课,告诉他时代变了。

之前袁绍号召天下的时候,有那样多的人响应,除了他四世三公的身份之外,更因为他主导了灭宦官。

成为了天下人望。

而那个时候,大汉的凝聚力还在,且许许多多的人对于董卓那样一个货色,一下子窃取高位有着极大的不满,所以同仇敌忾。

但是现在,经过了这一年多的时间,事情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了。

其余的不说,单单是汉室的凝聚力,就有了一个断崖式的下跌。

一年多的无官府状态,让许许多多手中有兵马,有权柄的人,心中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野心如同野草一般,发疯的增长。

之前心向汉室的人死了一波,吃了大亏,现在这些,很多都有了别的想法,想要在这个时代争一争。

朱儁派遣出去的使者,在表明了来意之后,有的根本连对方的主事人都没有见到,直接就被晾在了那里。

有人则对着朱儁的行为,进行了一番的猛夸和肯定,但就是不说出手帮助的事情。

也有的人,进行了一番的肯定之后,承诺朱儁行这样的义举,一定要好好的帮帮场子。

但大多也都是仅限于口头上而已,真的付诸行动的很少,付诸行动的,也只是弄了少量的一点东西而已。

这样的消息传达过来,顿时就让朱儁气满胸膛,只觉得人心不古,这些人一个个口中说的好听,但都是居心叵测之辈。

挨个用刀子给砍死了都不亏。

也有手下之人,见到这样的情景之后,出声对朱儁进行劝阻,说不要让朱儁这样做了。

天下已经成为了这个样子,已经没有什么人愿意为了汉室复兴出力了。

既然这样,不如选择活的轻松一些。

这样的话出口,立刻就被朱儁训斥。

他满是严肃的道“就是因为汉室成为了现在这个样子,才需要有人站出来做这件事情。

要是所有人,都因为事情困难,而选择不去做,那汉室岂不是真的就彻底不行了?

就算是没有一个人响应,只有我一个人去做这事情,我也要反对董卓,兴复汉室。

今后这话,你休要再提。

公若是觉得此事不可为,可自行离去,我自己行事!”

听到朱儁这样说,参军便不再劝。

对着朱儁恭敬施礼,口中感慨道“若是天下之人,人人皆如朱公,汉室何愁不能复兴?”

朱儁握住手中剑,出声道“慢慢等着吧,我不相信这样大的一个大汉,都是狼心狗肺,不忠不义之辈!

总会有人对咱们进行支持,去讨伐董卓的。

错得就是错的,永远都对不了。

对于董卓这样的狼心狗肺之徒,就是要讨伐,不能对其软弱。”

手下之人被朱儁气势所感染,心中豪气顿生。

但对于有人真的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帮忙,却不报太大的希望。

毕竟,现在的形势跟之前是真的不一样了。

攻打董卓,过于困难……

徐州这里,徐州牧陶谦,在明白了朱儁派来的使者的目的之后,立刻亲自接见了陶谦的使者。

“回去告诉朱公,就说讨伐董卓,兴复汉室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朱公既然有这样志向,我陶谦必定要出手帮忙!”

陶谦望着朱儁的使者,满是正色的出声说道。

看着陶谦的样子,再听听陶谦说出来的话,朱儁的使者,一时间都显得有些呆愣。

说实话,对于徐州一行,他其实并没有报多大的希望。

毕竟徐州牧陶谦陶恭祖的脾气,出了名的怪。

之前袁绍号召天下共同讨伐董卓的时候,陶谦此人根本就是懒得动弹。

只是出面组织了一个类似的讨董联盟,在那里放出一些风声,没有任何实际的动作,在那里自己玩自己的。

从头到尾,都没有出一兵一卒。

当时尚且如此,就更加不要说现在了。

现在可是许多人都不支持自己家主公,对自己家主公的行为,嗤之以鼻。

依照陶谦之前的表现,他是真的不看好这一趟的行动。

若不是主公那里给他下达了死命令,让他必须前来,陶谦这里他是真的不想来。

却没有想到,居然出乎预料的在陶谦这里听到了这样的话。

不过,他很快就又冷静下来,怀疑这陶谦与一些人一样,也是说人话不办人事,

陶谦像是看出了这人的心思一般,望着他道“是不是对我答应的这样干脆利落觉得很惊奇?觉得我不应该这样做才对?”

使者闻言,下意识的点头。

旋即想起这样做有些不合适,连忙又摇头否认。

陶谦并不恼怒,反而是笑着开口道“我之前之所以按兵不动,是因为袁绍那人不是一个能成事的。

这人私心太重,做事情看似很果决,实际上最是优柔寡断。

我不想将手中的力量,送到这样一个人的手中白白浪费了。

这样过于可惜。

也会将忠于汉室的力量,给迅速的消耗了。

此时朱公竖起义旗,讨伐董卓,我说什么都要出手帮忙。

朱公与那袁绍不同,朱公是真的想要讨饭董贼,兴复汉室。

而且朱公的能力也极强,是一个知兵的。

我保存实力,为的就是等待真正的讨董义士出现。

现在朱公竖起义旗,我陶谦焉能不有所表示?”

听到陶谦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朱儁派来的使者,对着陶谦恭敬施礼,心中分外感动。

“天下之人,若都如陶公朱公这般,何愁董贼不灭,汉室不复兴?”

陶谦摇摇头道“这次的事情,也并不好做,董贼已经坐大,想要对付并不容易。

我有一些消息,不知道朱公知晓不知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