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军事历史>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第10章 杀出一条血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杀出一条血路(1 / 2)

原始积累总是带着血腥的,也就是所谓的原罪。

当初在米脂,袁宗第惹了盖虎,李自成为了给小弟出头,就把盖虎灭了。

按理说,就算人家犯了死罪,也轮不到李自成执行。可他为了拉拢一个忠心小弟,就那么干了。

还有清平堡的那个御史大户。一来他惹了白旺,二来李自成缺钱粮,顺手就把他家给抢了。

另外大户的看家护院又犯了什么错?人家拿了雇主的钱财自然要保护主家人身财产安全,遇到贼人来了,奋起反抗,然后被打死了,谁的错?

乃至在李自成两三年的发家过程中,直接间接的当了多少次刽子手?

追随李自成的那些兵,他们手上沾了多少血腥?

当然,官逼民反,总是有理由的。

正如还有一种说法,“你穷,是因为你懒。”

朝廷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想推给市场。但市场不一定有公义,市场是个弱肉强食的地方!

这种事情没法再深究了。

胜利者拥有一切,就这样。一切都是因缘际会。

回过头来再说,鹰国佬是怎么发达起来的?如果只是不择手段的薅自己人羊毛,迟早完蛋。

资奔家很少会有“良心”这么个东西。都是被逼的。

鹰国底层百姓生活好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是机器越来越复杂。

挖煤搬砖是个人就会干,但是你会修蒸汽机吗?而且进入工业化后,纺纱机也越来越复杂,这部分技术工人最先跳出苦海。因为他们替代性不那么强,所以有了议价空间。

熟练技术工人最先形成了西方的中产阶级。

然后是底层闹腾。

他们日子太苦了,过不下去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资笨家不怕格命,他们随时可以跑路,但国家怕。那就只好妥协。强制财主们把部分利润分给底层,防止底层活不下去闹事。

因为西方商人一直是依赖国家给他们用武力打通商路,开拓殖民地,商人和国家已经结为一体。资本就是国,国就是资本。

国要是完了,恐怕他们也要被吊路灯了。所以拿破仑格命、1848年格命、巴离工社等等,这些事一点一点对全局产生了影响。

最后一项措施是向海外转移矛盾。

那些年,列强们每次内部出现问题就是向外开战的时候。等到全世界殖民地抢光了,再抢就得列强之间互相抢,所以有了英法七年战争,有了世界大战。

当然,也可以再加个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等原因。

总之,在那几驾马车的带动下,花了几百年时间,欧米底层才算是过上了好日子。

看上去就是国强民富了。

不过在当前,他们的老百姓还要继续苦个两百多年才能熬出头。嗯,这次也可能在大顺西征军的蹂躏下,他们没有机会了。

扯完了欧洲的情况,那么大明、大清呢?有没有可能自发性的进入资奔主义?实现民富国强?

没有可能。

欧洲的封建制度实际是一种契约,一面是君主、上层领主对下层领主的自治授权,另一面是下层领主对上层承担财政和军事支持的义务,自治是其中的关键。

在殖民时代之前的欧洲,这种封建制度是非常低效的,可以说是治理失能。

比较一下殖民时代之前天朝的国家规模、朝廷结构、城市规模、征税能力、战争组织规模、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就能证明这一点。

所以说以欧洲落后的封建制,若没有大航海时代,它不可能发展出资奔主义。

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封建自治制度,反而在殖民过程中表现出了亮眼的高效。

因为它能最大程度激发人的自私自利,从而快速抢占殖民地。因为抢到了就是自己占大部分利益,好处不用全部上交给国家。

自治制度的坏处在于,时间一长就和本土离心离德,产生新的利益团体。

而且欧洲佬们只想从殖民地获得利润。扩张殖民地是为了廉价原材料和倾销市场,但放弃治理、建设当地,和扩张领土不同。

以上两种因素一结合,后果不难想象。

因此欧洲的殖民模式存在先天病根,所以之后出现了米国独立,也产生了“拉美化”这种现象。

秦始皇2000年前就把这么落后的制度改掉了。

所以,到了明清时期,在越发皇帝集权的情况下,他们会允许有人脱离掌控去海外开疆拓土?

不可能。

天朝历代的整体架构完全是朝廷集权的,这种制度最适合农耕文明。它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兴修水利,抵御灾害,以及生产资料和工具的再分配都需要一个强力的朝廷。

而资笨主义需要的是小朝廷,这样才有空间演化出强大的资本利益团体。

所以集权的天朝根本不可能诞生出原生性的资笨主义。

当然,其中还有些其他原因。比如财政手段、金融业之类。

古人不知道经济危机是怎么回事。最早有记载的经济危机就发生在“文景之治”的时候。

表面上的繁荣富足,潜藏着的却是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扩大。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没看到隐患,反而不断的发动外战。功绩显赫的同时,朝廷财政却吃不消了。

西汉时期的商业繁荣与国家总体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武帝解决方式就是“代田法”、收商业税、打击豪强、卖官鬻爵、货币改革、盐铁专卖等等。

著名的盐铁会议上,很多官员反对朝廷干预经济,反对实行盐铁专卖。但当被问到如果不执行国有化,战争开支从哪里出,国家财政怎么保障时,却又都无言以对。

“经济”一词本意就是经世济民。古代民本经济观着眼于安邦定国,以富民、养民为基础。

“富民”是天朝古代民本经济观的重要内容。富民就是要轻徭薄赋、藏富于民。

“养民”是天朝古代民本经济观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在抵御自然灾害、备荒赈济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盐铁专卖”一出现,相当于“与民争利”。当然,这个民所指的是商人,并不是广义上的民众。

“算缗告缗”、“盐铁专卖”、“限民名田”等在当时看来褒贬不一的措施,用后世眼光来看就是国家干预经济进行财税体制改革。

那些改革有利于当时小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经济,拖累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让繁荣的商贸业发展一时陷入停滞。可以说是有利有弊。

汉武帝一方面改革制度,增强了国家的财政能力和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着重打击了残存于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从两个方面为王朝的稳定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当晚年出现流民动乱时,西汉王朝才能够度过危机。

通过国家机器来垄断原属于商人手中的利益,这正是后面天朝建立的大一统社会能够繁荣昌盛发展的原因。

然而直到最后一个皇帝被推翻,各代帝王将相也没有探索出能够解决国家机器和商品经济共同发展的方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