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军事历史>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第41章 死的连渣渣灰都留不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章 死的连渣渣灰都留不下(1 / 2)

秀才李上林又不傻,疯了么现在投顺?

对方不仅是孤军深入,而且他娘的还是几百人去打南金,十死无生。

恐怕死的连渣渣灰都留不下。

“流贼”毕竟是“流贼”,不成器!

所以,小李面对邀请果断推辞了。

看着秀才落荒而逃,苗归农不由得笑出了声。

“想升官发财又不敢冒险搏一下,活该你是穷酸!”

苗队长换班吃饭的时候把这事当笑话讲给了大统领。

李自成问完对方名字,有点印象,仔细想了想,记起来了。

李上林只是个小人物,不过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总也算是了不起了。

原历史线几年后小李投顺了。

他在李自成军营中目睹了米脂人李振声从被俘到被害的整个过程,写下了《见闻侍御李公忠烈传》。

其文云:“元旦,城内火起,城遂陷。贼下令,敢伤公者斩!因被获。贼闯待公至,鼓掌曰:‘大兄为我得,天下事定矣!’”

只怪李振声不识好歹,当了大顺的兵部侍郎,居然给孙传庭暗通消息。被处死不冤枉。

至于李上林,鞑子入关,他和几个同乡跑回商邱老家,后来也做了鞑子官。

如前所说,归德府已被巨绅乡宦把持,李上林这种读书人都要“投贼”,何论一般小民,他们更没活路。

他们当然反抗过。

早在嘉靖三十二年,柘城县人师尚诏等三百余人起事,旋

即攻破归德府,放其狱囚,夺其解藏,屡败官军,又攻克柘城、鹿邑、睢州等地。

一时间河楠、山洞、南直隶三省为之震动。

师尚诏事件对当地的影响很大,吕坤后来追忆道:“师尚诏初起时,家中显然屯聚者曾有百人乎?一出归德,便有三千余人;离鹿邑、柘城,则万余人矣。”

师尚诏到处,饥民群起响应。后来当然被镇压了。

所以等崇祯八年陕稀农民军到来时——

“初,贼之至他邑,有候于途者,有饷之粮者,有贻之弓箭者。”

“中州大乱,李自成众数十万,横开(封)、归(德)间,兼频年荒旱,饥民相率从贼。”

商丘人贾开宗说:“无奈兵革焉而农事废;饥馑焉而农事废;催科烦促焉而农事废;豪强凭凌而农事废。与其坐而待毙,不如聚而为乱,其中有所大不得已也。”

贾土豪对饥民沦为盗贼充满同情,认为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

明末归德府的乡豪势力非常嚣张猖狂,世称“衣冠之虐”。他们侵吞百姓田地,欺男霸女,巧取豪夺,搞得人民艰难,卖田卖女,负累求死!

大土豪沈鲤曾在七十岁寿辰上说:“我渔利,下人亦乘机以规利;我行恶,下人皆借势以助恶。乃遂使孤独鳏寡忍气吞声,道路里邻,旁观侧目,顾犹且扬扬得意,见谓豪强。”

由于豪奴以强大的官绅地主为靠山,对于豪奴嚣张的问题,地方衙门基本上无能为力。

商丘人郑廉说:“其官于朝者率多显仕,豪奴悍仆,横行州里中,有司不敢绳以法。”

甚至比如侯洵——“部下偏裨多其家奴,所将数千人……其所为不法事甚众,淘无以禁也……其后归德人有过黄河者,单县之民皆以为侯兵而杀之。至今归德人视黄河犹有戒心。”

侯家就是这么强大。毕竟“吾中州望族之最,夙称侯氏…可谓盛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