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军事历史>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第50章 要么归顺要么死路一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章 要么归顺要么死路一条(1 / 2)

在大顺朝廷治下,土地兼并的事情不可能再发生了。

假如一个大地主有一千亩地,他嗝屁后,按照大顺继承法,理论上两儿两女有同等继承权。也就是四个子女均分一千亩地。当然,地主有经过衙门公证的遗嘱除外,那样他爱给谁给谁。

总的来说,随着子孙后代繁衍,大地主终究会变成小地主,再变成自耕农。

也许这种小农经济做法不适于农业产业化。可现在是明末啊,要啥产业化。牛都没几头,要啥拖拉机。

当然,李自成会适当保留几个国有农庄试验一下,大锅饭要是可以行的通,将来看情况会适当的更改一下相关正策。比如东北、西域之类地广人稀的地方可以采用。

大统领给众人说完“均田”,又简单提了下“免粮”。

所谓“大顺来了不纳粮”有条件,地主肯定不能免粮。

小自耕农和刚分到土地的小民有一到三年的免交缓和期。

原历史线李自成施行的“均田免粮”和“追赃助饷”带来了很大问题。

李自成的胜利来得太迅速,从正权创立到推翻明朝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他靠着“三年免征”、“闯王来了不纳粮”的许诺,让无数农民舍生忘死支援大顺军。

老百姓为他打下了江山,李自成当然不能刚当上皇帝就食言而肥,不能立刻和官辽地主穿一条裤子去剥削老百姓。

“三年免征”的诺言必须遵守,可是随着大顺军规模迅速扩大,尤其又收降了大批明军,等于把崇祯的一部分财政压力背到了自己身上。

百万大军每天耗费钱粮无数,接下来的两年无税可征,大顺军该吃什么呢?

大顺治下恢复生产一直在做,可是远水不能解近渴。所以,原版李自成也只能采用“追赃助饷”的方式供养大军。

如此一来,地主阶及对李自成大为失望。

他们本以为,大顺取代大明只是一次普通的改朝换代,只要他们投降,就可以在新王朝继续保持在明朝的地位。可他们发现,李自成保护的只有小农,对大官辽、大地主依然采取打击正策,于是他们判定,李自成依然是个“草寇”。

比“免粮”、“追赃”更要命的是“均田”。

崇祯年间,土地高度集中在大贵族、大地主手中。按理说给无地农民分配土地,恢复生产,缓和社会矛盾,是任何一个正常的封建王朝开创之际都要做的。

在崇祯年间,就有大臣建议“追富家千石外之田以没官”,“请限品官占田,如一品田十顷、屋百间,其下递减”,试图以此挽救明朝的危机。

当然,崇祯根本没有条件这么做,他是地主街级的总代言人,如果他的行为违背地主阶及的根本利益,他这个皇帝肯定做不下去了。

另起炉灶的李自成有条件去均田,可是老李做得太过激、太急了。

他把无主荒地分给农民,官辽地主们没啥意见;他杀明朝宗室,把他们的土地分给农民,官辽地主们不仅没意见,还有暗暗叫好的;他把反抗自己的人斩尽杀绝,把他们的地也分了,投顺的地主也还能接受,觉得是那些人不识时务才招来大祸。

可是当土豪劣绅们发现,投降了大顺也要被追赃、被均田,他们忍不了了,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啊。

李自成的均田措施简单粗暴,急躁冒进,而且打击面过宽,不仅大地主遭受沉重打击,普通的中小地主也被波及。在正权尚未彻底稳固的时候那么干不智,这导致李自成开始逐渐丧失“民心”。

为什么李自成把土地分给农民,反而会丧失“民心”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