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其他综合>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471. 第四百七十一章红楼潜龙在渊85 贾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71. 第四百七十一章红楼潜龙在渊85 贾家……(2 / 2)

起初,黛玉还没听明白,“宝哥哥啊,挺好的,他很聪明,学什么都快,就是有点惫懒。”

贾敏皱皱眉,“那你喜欢和他玩吗?”

“喜欢呀,”黛玉毫不犹豫,说话的同时眉眼弯弯,似乎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噗呲一声笑出来。

贾敏心下一沉,都不知道带着女儿来贾家是好是坏了。

可随即,黛玉的话让她哭笑不得,“以前在家里,总是大哥哥二哥哥给我当老师,现在也轮到我当老师了,嘿嘿,宝哥哥很好玩,明明不愿意学,三言两语就骗的他肯学了,呆死了。”

贾敏:

“你宝哥哥不是你的玩具,”她表情一言难尽,艰难吐出几个字。

“妈你冤枉我,我才没有呢,”黛玉不满嘟嘴,“我是好心好意,宝哥哥以后是要当大儒了,现在这点学问哪够啊,我是为他着想。”

贾敏抿嘴,“是嘛,你舅舅舅妈知道了,该奖励你的。”

黛玉眼前一亮,“是了,我怎么忘了,该和舅舅舅妈说一说,如果他们赞成我,宝哥哥就没理由逃避了。”

贾敏看着仿佛找到了新奇玩具的女儿,不由无语,她实在想多了,女儿还没开窍呢。

顿了顿,她试探道,“就你那点微末学问,也就能在姐妹中比一比,还是别去耽误宝玉了。”

黛玉觉得母亲的话怪怪的,一时又想不通,只条件反射道,“姐妹们的才情,比宝玉好多了。”

她是真心这么觉得,姐妹们各个都好,薛宝钗通透读书多,作的诗也着实有志气。

湘云天真烂漫,诗文里更是无忧无虑,清新自然。

迎春姐姐擅棋,虽然性格沉闷了点,但才华是不缺的。

探春妹妹和惜春妹妹虽然还小,却各有各的本事。

宝玉也不是不好,只是比起姐妹们,太娇气了些,学什么都没有毅力,和她两个哥哥相比,差太远了。

黛玉嫌弃的想,哎,没有她大哥哥的实力,偏有她大哥哥的懒病。

不好不好,宝玉还是改了吧。

听到女儿真心实意夸赞姐妹们,贾敏这才确定,女儿是真的没开窍,把宝玉当成了她能教导的学生,或者好玩的玩具?

这下子她完全不担心,这两孩子会产生什么情愫,叫未来伤心难过。

只是,“你的学问尚且不到家,如何能教得了宝玉,他已经绝了科举的人,正该正经做学问,你可不要害了他,”贾敏是真的怕女儿把宝玉给祸祸了。

这孩子不容易,因为出生含玉,天然就少了青云路,别被黛玉一弄,正经文人路子也走不了了。

“才不会!”黛玉不满的瞪大眼睛,“妈你怎么能怀疑我的能力?我的学问夫子和父亲都认可的。”

“我知道,但你宝哥哥要走的路不同,你”贾敏忙安慰眼中已经开始积蓄眼泪的女儿。

“噗呲,”黛玉被母亲一哄,没忍住笑出了声,“妈你就放心吧,那学习计划大哥也看过的,他都说没问题,那就肯定没问题。”

贾敏闻言,果然放下心来,“说来,你最近怎么总找姐妹们和宝玉,不去找你大哥?”以前不都是恨不得黏在大哥身边吗?

“大哥要考试嘛,”说起这个,黛玉就垮着脸,她已经好些天没见到大哥了。

说是要考试,需要安静复习,谁也不要打扰,其实呢,黛玉知道,大哥肯定又有什么大动作了。

还真是,苏叶来到京城后,就发现京城奢侈享乐成风,很多人为了购买海外来的奢侈品,几乎掏空家底。

这股子歪风邪气,是从宫里开始的,起初还有大臣强烈不满,一再上书弹劾。

可海外贸易,太上皇和新帝都沾了一份,每年上百万两银子入库,他们怎么可能舍得,自然闭着眼睛带头享乐。

所谓上行下效,朝中众多官员,宗室勋贵,全都在海贸上,或多或少掺了一脚,京城越追捧这些舶来品,他们越高兴,只等着日进斗金。

对于那些上折找麻烦,甚至要求开海禁的人,那是一千一万个看不顺眼。

于是他们就想办法排挤打压,把这些人赶出朝廷,扔到地方上去当官。

这下好了,朝中无一人反对海贸,也无一人警醒这奢靡成风的后果。

不是没有聪明人看出来,是几乎大半的人都心里有数,只是朝廷的利益和自家的利益相比,大家都默契的选择无视了。

而苏叶的人手,在这种环境下,也有一两个被腐蚀的,都很快处理了。

剩下的人被狠狠震慑一番,小心翼翼不敢越线,但明面上,他们并不为此多说什么,而是选择一定程度的同流合污。

只不过那些弄来的钱,都以另外一种方式,交到苏叶手里,而他们为了合群,买下的高价奢侈品,也会通过专门的渠道,再转卖出去,甚至还能赚点差价。

言归正传,对于这种全民狂欢的盛状,苏叶自然而然想到了银行的妙用。

她决定成立一家银行,专门做存钱和贷款业务。

这个时代的票号,在全世界都属于先进的了,但毕竟是私人组织,且存钱需要付钱。

银行就不一样了,银行给存户钱,而现在正是京城权贵们最有钱的时候,能获得好处,他们肯定乐意把钱存进来。

毕竟这比放在家里库房划算多了,要是钱足够多的话,光凭利息,就够一家子嚼用了。

别以为古人都保守,放利子钱的,还不是比比皆是。

只是利子钱这个,实在有伤天和,还违反朝廷法度。

他们敢这么干,只是仗着权势罢了,但也遮遮掩掩的,不敢明面上露出来。

万一出了问题,这本钱也就收不回来了。

苏叶这银行,是光明正大的,虽然利息比利子钱少一点,可它清清白白啊。

我只是把钱存银行罢了,又没干什么坏事,至于银行把钱拿去做什么了,这关他们什么事?

当罪恶加了一道程序,不用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所有人都会变得心安理得,并暗暗窃喜。

所以在收拢资金方面,苏叶完全不担心,有的是人受不住这诱惑。

而银行收到资金后,自然得借出去,获得更多利息,才能发展壮大。

借给哪些人,苏叶心里已经有章程了,其一就是那些有家有业的官员和富户,他们有房产在京城,有田产铺子,只要拿这些当抵押,就可以把钱借出去。

等到偿还时,要是还不起,那些房产转头卖出去,可以获得更多的钱。还得起就更好了,利息到手,省时又省力。

其二是想要在海贸以及别的经济活动中分一杯羹的人,这种人往往有渠道,比如某位低阶官员能接触到赚钱的上司和同僚,可碍于没有本钱,只能干看着。

现在有了银行,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去借钱,钱生钱后再还回来就是。

最后才是某些想要逆天改命,借钱开工坊和经商的人,这些需要仔细审核,但不得不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而经过苏叶改造的大楚,可不正是风口嘛。

只要愿意走出去,哪里不是风口?

不说别的,去西域盘地种棉花,去南邵种粮食种树,但凡你愿意,哪哪都有机会。

粮商会秉持着合作共赢的原则,支持了不少这样有想法的人。

不过粮商会是入股,甚至股份占的比较多。

肯定有一部分人,想要自己单干,把话语权和分红都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银行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贷款时间长,利息也不重。

认真写好计划书,苏叶亲自主持,调配人手,并向他们科普银行概念。

为了一炮打响,他直接调配了两百能干的人手过来,还从粮商会选出一位最能干的副会长,专门负责此事。

另外,她准备调集五百万两现银,比现在出名的那些票号,储备更多,这样也能防备过后可能发生的经济战。

而银行的建造,她是专门设计过的,确保金库万无一失,至少百年都没人能钻到漏洞,金银存放在里面,一定相当安全。

银行建筑,人员培训,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等几个最重要的环节,都是她亲自把关,可想而知有多忙了。

会试都是抽空去的,考完回来直接抛到一边,继续监督进度。

不过会试过后半个月,就是殿试,他不得不抽出时间待在家里。

殿试要面见皇帝和百官,一举一动都有规矩,因而朝廷专门派了礼部官员过来教导。

即便苏叶学一遍就会,仍然不得不耐着性子,跟着一遍遍重复。

不是人家官员死板,而是他也担心,要是殿试和随后的唱和,琼林宴出了什么问题,他会受到牵连。

因此不管考生们是否学会了,他们都会要求重复再重复,直到把记忆刻进肌肉里,即便再慌乱再不知所措,也不会出现差错的程度。

因着这个,苏叶不得不暂时放下手头的事,应付完接下来的殿试再说,等考完进入翰林院,她就有时间了。

然而意外往往猝不及防,打乱所有节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